近日,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犇亞國際眼科研究所、希瑪眼科張敬法教授牽頭申請的課題“靶向TAKI-MAPK信號網絡抑制EMT:槐果堿治療nAMD視網膜下纖維化的機制研究”,成功獲批廣東省眼科視覺科學重點實驗室2025年度開放課題立項(編號:SZ2025KF06)!項目的合作負責人為中山眼科中心鐘秀風教授,項目團隊成員還包括研究所的張朝陽、王婷禹、劉正楠。
該項目聚焦眼科重大疾病——新生血管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nAMD)視網膜下纖維化的關鍵機制,旨在深入探索槐果堿通過干預特定信號通路(TAKI-MAPK網絡)抑制上皮-間質轉化(EMT)過程的作用機理,為開發nAMD纖維化并發癥的創新治療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該研究具有顯著的臨床轉化潛力。
預祝張敬法教授、鐘秀風教授及團隊成員在項目執行期內攻堅克難,取得豐碩研究成果,為推動眼科學科發展和提升nAMD診療水平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