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和扶持社會辦醫,滿足百姓多層次就醫需求,是深圳醫改的一個重要內容。作為內地港資眼科醫院,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以下簡稱希瑪眼科)是深圳引入多元化社會辦醫資源的一個典范。
經過六年多的國際化精準醫療實踐,希瑪眼科給內地帶來了專業化和國際化程度高的醫療服務,為公私醫療服務雙軌并行提供了具有示范性作用的可行模式,樹立了深港醫療融合發展的成功范例。
近日,在2019第四屆中國大健康產業升級峰會上,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獲得了“非公醫療創新企業”獎。
推動兩地醫療融合
一位香港名醫的家國情懷
希瑪眼科的創辦人,是香港名醫林順潮教授。林順潮教授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主任,是眼科研究和醫療領域的專家,被視為亞太眼科界主要領軍人之一。他還是亞太眼科醫學會前任華人會長、香港和世界十大杰出青年、亞太眼科學會成就獎獲得者,連續三屆榮登世界眼科界100強(2018年中國上榜者,排名第18名)。
2008年,當選為第十一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林順潮,很快接觸到國家轟轟烈烈的“新醫改”。“內地不但有公立醫療服務,也鼓勵私立醫療服務發展,兩者雙軌并行,互補不足,這是國家醫改的大方向。”林順潮開始萌發來內地辦醫的念頭,2013年在CEPA政策安排下,他在深圳創辦了內地香港港資眼科醫院--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希望能把香港與國際接軌的醫療技術以及服務和管理經驗帶到內地,為國家的醫改提供探索的經驗。
作為北上“吃螃蟹”的港醫,六年的探索,林順潮克服了兩地文化、制度等各方面差異,成功將國際先進的治療技術和成熟的港式服務引進內地,并積極推動兩地醫療融合。他創辦的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不僅被業內視為港醫“北上辦醫”的成功標桿,也成為了內地民營醫療的新標桿。
目前,除深圳外,希瑪眼科已將國際化的先進技術和創新醫療服務輻射到了北京、昆明、惠州、上海等地,下一步還將重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全面布局,繼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發展。
治病關懷人
一家服務港味十足的眼科醫院
林順潮教授為病人講解眼睛檢查報告
在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就醫過的患者,都說,這是一家與眾不同的醫院。這里的就診模式“港味十足”。
林順潮倡導回歸醫療本質,從醫三十多年堅守臨床一線,關注病人本身的需求,力推以患者為中心的綠色醫療服務。在希瑪眼科,醫生不只是治病要治人。他曾表示,香港醫療與國際同步,是香港核心競爭力的代表之一;希瑪的醫德醫風是香港醫療核心價值的體現。
希瑪醫生為手術后的病人復查眼睛
希瑪眼科引入了四大港式醫療服務模式,改變了內地傳統的就醫模式:
一是預約就診·免約并行的預約模式,既為患者的分診及檢查縮短就診時間,又滿足了臨時求診需求。
二是打包收費,推動合理收費。與內地醫院傳統的按項目收費不同,“打包收費”將單病種手術費用打包到底。患者在確定病情和診療方法的同時也清楚了費用標準,杜絕了醫院無端增加收費的可能。
三是“一站式”人性服務,注重醫患溝通。希瑪為患者提供眼科全科一站式診療服務,同時也注重與病人及其家人溝通。比如,在手術前充分、詳細地解釋手術方案;在手術過程中,醫生叫病人的名字并與病人語言交流至少5至10次,詢問患者在手術臺舒不舒服,以放松病人心情、增加病人信心,讓手術安全。
四是日間手術,縮短住院時間。“在香港,90%眼科手術是日間手術。”林順潮教授表示,日間手術對于患者來說,不僅能減少住院費用,能減輕心理壓力,因為一般人感覺不用住院就不是大手術,家人也不用特別請假照顧。希瑪眼科通過開展微創手術、提高麻醉技術以及轉變醫療服務模式推行日間手術,大大節省了患者的時間和費用,滿足多患者的就醫需求,提高了患者就醫的安全感、信任感及滿意度。
六年多的探索和推廣,希瑪的四大“港味”服務也給內地醫改提供了成熟經驗的借鑒,如今內地很多醫院也都在推行這些服務模式。
打開一扇“國際窗”
一家倡導精準醫療的明星醫院
曾在報社工作的李女士,在體檢中被查出左眼黃斑前膜,被告知這種病發展進程因人而異,沒有對癥治療的藥物,手術風險很大,成功率只有10%,一般不主張手術,只能靜觀其變。老父親因為黃斑病變和眼底出血在68歲時雙眼失明,因此她對于這種眼病充滿了恐懼。
到深圳希瑪就診時,林順潮告訴她:“其實只要能及早發現,并適時接受手術,患上黃斑前膜也不可怕。”通過定期觀察,李女士的左右眼的黃斑前膜病變惡化很快,林順潮醫生團隊通過微創方式進行玻璃體切除術;除了剝除黃斑前膜外,還采用了國際先進技術,剝除內置膜,以減低黃斑前膜復發的機會。同時采用特別的染色素把內置膜染色,增加其能見度,大大提高了手術的安全系數。手術后李女士的視力正常,從雙眼險遭失明到復明如初,她贊嘆:“希瑪眼科醫院,在深圳打開了一扇國際窗。”
其實,手術過程中每一個細節的精準也正是林順潮創辦希瑪的初心。針對疑難眼病,希瑪眼科秉持“精準醫療”的國際理念,摒棄千篇一律的手術方式,以玻璃體及視網膜、青光眼、黃斑病變等疑難眼底病和小兒眼病診治為重點,為就診患者提供“私人定制”診療方案,同時,從香港和海外引入資歷深、技術高和經驗豐富的眼科專家組成醫院明星團隊,并聯合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專家打造疑難眼病中心,幫助很多黃斑前膜、黃斑裂孔、復雜性視網膜脫落等復雜眼病患者重見光明。
提高公眾滿意度
一條攪動內地民營醫療的“鯰魚”
一直以來,民營醫療存在的亂象,讓患者對民營醫療產生了極大的不信任。
秉承“國際水平、港式管理、優質服務、合理收費”為宗旨的“希瑪模式”,無疑是一條攪動民營醫療的“鯰魚”,重新給民營醫療定位,重塑民營醫療的誠信高端形象。
希瑪的外籍醫生尼斯特到社區為老年人檢查眼健康
在希瑪,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便捷的就醫流程和綠色診療收費,提高了患者就醫的安全感、信任感及滿意度。多年來,在深圳市的醫療衛生公眾滿意度榜單中,深圳希瑪眼科一直保持名列前茅。
在資本市場,2018年1月15日希瑪眼科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正式上市。作為中國香港及內地先進眼科服務提供商,希瑪上市前后一直受到熱捧,其模式也受到了馬化騰等基石投資者的認同。
雖然是民營醫療,但是希瑪甚至比公立醫院還熱衷公益慈善。從1997年林順潮參與的“健康快車”香港基金活動,到希瑪眼科和亮睛工程聯手開展的“小兒白內障光明行”、“兒童斜視救助大行動”、“深港貧困長者白內障光明行”、“關愛白化病患兒眼健康行動”等公益活動,為上百名貧困眼疾兒童和老人提供了免費救治,幫助他們重返光明。
在內地扶貧、從醫十多年的經驗,也讓林順潮見證內地醫療環境的全面提升。“從患者對眼疾的認識、愿意接受手術的程度、對手術的需求,再到政府對基層醫療的支援,以及業界自身高水平發展,都提升得很快。”林順潮表示,未來希瑪眼科還將全情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加入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建立統一的醫療服務標準和完整的港式醫療服務管理體系,為國家新一輪的醫療改革貢獻力量。
編輯 李怡天
(作者:讀特記者 余海蓉 通訊員 陳小瓊 文/圖)
本文轉載自《讀特》,原文鏈接:https://www.dutenews.com/p/19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