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希瑪眼科醫療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林順潮建議,在建設健康大灣區過程中,要考慮病人、醫院、醫生三方面的痛點。
根據近期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綱要》提出支持港澳醫療衛生服務主體在珠三角九市按規定以港資、合資或合作等方式設置醫療機構,發展區域醫療聯合體和區域性醫療中心。
林順潮表示,看到新出臺的《綱要》,感到特別高興,因為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全世界的大灣區,比如紐約灣區、東京灣區都是很發達、很活躍、有影響的灣區,未來粵港澳大灣區也一定能打造成國際灣區及城市群,不單是經濟發展,養老、大健康等領域也將大有可為。對比其他灣區,我們在布局上有優勢,首先,地面有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可以令大灣區內實現"一小時生活圈",再加上互聯網5G的連接,未來在人流、物流、資金流各方面的互聯互通,對大灣區內的每個城市而言都會是一個很大的機會。隨著國家大政策的支持以及地理的優勢,粵港澳在日后會有多方面互相合作、共同努力。
林順潮進一步稱,比如在醫療方面,首先,整個大灣區每個城市都有辦醫的需求,不單是面向內地的居民,估計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人來大灣區養老,對醫療需求也會越來越大,地理及政策優勢也讓香港的醫療機構有興趣來大灣區城市發展。
第二,是醫療人才的互聯互通,這是一個長期的規劃,除了香港醫生到內地辦醫外,粵港澳大灣區可通過合作來培育人才,例如香港高等院校在內地開設分校等。
第三是用藥方面,現時內地和香港的用藥名單是不一樣的,未來兩地醫療進一步合作后,用藥方面也需要考慮是否互通。后就是大灣區的國際影響力,香港與國際接軌,以往有多的機會承辦國際會議,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起來后,能集合起大灣區之力,讓香港的國際優勢輻射至大灣區其他城市,互惠幫助、共同發展。
此外,《綱要》還提出建設健康大灣區。
對此,林順潮建議,在建設健康大灣區過程中,要考慮病人、醫院、醫生三方面的痛點。病人的需求是雙向的。一方面會有越來越多的內地病人選擇去香港就醫,另一方面是香港養老人群進入大灣區。
林順潮進一步表示,"在我看來,病人的需求集中在三點:一是無障礙通關,口岸能否為重病患者開辟綠色通道;二是福利可跨境,香港的醫療券能否在大灣區使用;三是藥物可通用。這個問題,我一直在呼吁互通藥物名冊。香港醫療與國際同步,而內地有所滯后。香港可以合法使用的藥物,在內地現行政策下屬于灰色地帶。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鄒晨輝
本文轉載自《經濟觀察網》,原文鏈接: http://www.eeo.com.cn/2019/0307/3496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