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順潮:三次登上「世界眼科百強榜」的中國人
知名眼科專刊《The Ophthalmologist》(《眼科醫生》)日前公布了2018年度世界眼科人物影響力100強,北京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院長林順潮教授再度入選,排名第18位。這是林順潮第三次入圍該榜單,也是今年中國上榜者。
《眼科醫生》稱林順潮為:有遠見的眼科界領袖、醫學科學家、慈善家,對眼科界貢獻巨大。
※發表800余篇SCI,曾任及現任10余份國際SCI學術刊物編輯委員會成員。
※熱衷在中國內地進行扶貧及除盲的工作,參與健康快車和發起亮睛工程等慈善項目。
※將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打造為世界聞名的眼科機構。
※2012年創建希瑪眼科,目前市值12億美元。
※亞太眼科醫學會前任會長,被視為亞太眼科界主要領軍人之一。
「逆境,其實是披著虎皮的機會,懼怕面對虎皮,便失去了機會。不少成功的例子證明,正是因為主動和正面的面對挑戰才有轉機,過于安逸反而容易令人怠惰,難以闖出新天地」
--林順潮自傳《逆流·順潮系列之我的成長剪影》
2012年,52歲的林順潮像他在自傳里面描述的那樣「主動和正面的面對挑戰」,從自己奮斗了20多年的學校和醫院辭職。彼時的他已是亞太地區眼科界的領軍人物,擔任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主任、香港眼科醫院醫療部主管,身兼多項要職,拿獎拿到手軟,科研多次創下世界......在這個外人眼中本可坐享其成的年紀,林順潮離開了自己的「舒適區」,因為他認為自己作為醫生,應該「哪里有病人就去哪里」。
2013,林順潮響應醫改號召,借助《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在深圳創辦了內地港資眼科專科醫院--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2018年1月23日,北京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在北京開業。同期股票上市,目前市值12億美元。
俯下身來做慈善,放眼國際引領學科發展,作為行業內的領軍人物,林順潮認為我國眼科未來的發展,一方面要推進慈善的惠及面,另一方面則要從技術和管理上全面接軌國際。
用善的眼睛看世界
醫師報:您從事公益事業多年,動力是什么?
林順潮:施比受有福,要用善的眼睛看世界。
林順潮從事公益事業18年,發起了享譽全國的公益項目「亮眼工程」。 「亮眼工程”至今已在全國10個省份成立了30個亮睛點 (扶貧眼科中心) 及一間扶貧眼科醫院,完成逾15萬例白內障手術。同時,他秉承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理念,每走到一個貧困地區,就要培養出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目前已培訓逾140名基層眼科醫生。
「2020年,是世界衛生組織訂立的國際視力年(Vision 2020,愿景2020),我們的目標是到時擁有少100個扶貧眼科中心,培訓出300位基層眼科醫生,完成超過100萬宗手術。」林順潮說,白內障依然是中國致盲率非常高的疾病,因為防盲的理念不像國外普及度高,印度每年白內障手術是我國的兩倍。「目前治療白內障好的方式就是手術,無論是技術,還是設備,都已經非常完善,」林順潮說,眼科醫生身負重任,我們期待慈善的雪球越滾越大,實現快速騰飛發展,希望通過慈善宣傳降低國內的致盲率。
優質的私人服務可以刺激公立服務加速改進
醫師報:您創辦醫療機構的初衷是什么?
林順潮:一是希望服務多有需要的病人,二是響應醫改號召,鋪陳一條接軌國際化標準醫療的通道。
與香港不同,內地的大部分醫生和技術都集中在公立醫院,在林順潮看來,只有公立服務,意味著政府必須補貼每一個病人,而一些病人有不俗的經濟能力,并不需要補貼。而內地的公立醫院十分擁擠,病人看病非常困難,并且沒有其他選擇。
「我的目標是在內地做出高水平服務的樣板,邀請國際、國內的專家一起參與工作,成功的話便能貢獻國家醫改。」林順潮說,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的落地、北京希瑪眼科醫院的發展實踐顯示,CEPA政策成功把內地、港、外資的團隊融合起來,給內地帶來了專業化程度高的香港服務,帶來了國際化程度高的香港標準。
「而有了優質的私人醫療服務,較富有的病人便多了選擇,病人可以分流,公立服務就沒那么容易超載,」林順潮說,這樣一來一分一毫的補貼都能用于真正有需要的人。
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的良性發展模式,讓林順潮對今年開業的北京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的未來充滿信心。「期待國家在稅收、人才流動等政策方面讓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站在一個起跑線上。」林順潮說,引入良性競爭,優質私人服務可以刺激公立服務加速改進,同時也能反過來促進民營醫院向好的方向發展。
管理與從醫一脈相承
醫師報:您的管理理念是什么?如何形成的?
林順潮:清楚自己的能力所限,從實踐中學習、掌握、進步。
「我本來不懂管理,只是把行醫時解決問題的方法,放到管理上面。」林順潮說,解決管理問題就像做學術研究,都要還原基本步,羅列問題的元素,逐項審視。參考別人怎樣解決問題,如果沒有現行的解決方法,就自己想辦法,然后驗證想法。如果實驗失敗,便告訴人家此路不通,避免其他人浪費時間。如果成功,則應把方法推而廣之,使多病人得益,那甚至可能達到范式轉移(paradigm shift),令醫治方法煥然一新。鉆研醫術如此,學術研究如此。
林順潮認為自己管理理念的形成,就是靠虛心學習,從實踐中吸收經驗,并透過討論、請教、閱讀等途徑,不斷進步。「管理的竅門可以邊做邊學,」林順潮說,比如有些醫生只對升職加薪感興趣,你就要想辦法與他統一陣線,例如鼓勵他對病人好一點,那就可加快升職速度。
「價值觀也很重要,」林順潮強調,例如不能因為資源不足而隨便診癥。,什么都可以放棄,但醫療水平不能放棄,價值觀一定要抓緊;第二,要有遠見,要設想將來的能力,只要能看清未來的方向,那么即使一時失意、遇到困難,也能堅定地向前邁進;第三,是要有團隊精神,務求做到「1+1=11」;第四,要懂得分輕重,一個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只能做必要的事情。
培養推動亞太眼科發展的人才
醫師報:您認為一名的眼科醫生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林順潮:不僅要有過硬的醫療技術,同時要培養人才、參與科研。
林順潮認為,一名的眼科醫生,除了自己練就一身好「武功」治好病人外,要參與教學和研究,栽培出多的人才。林順潮在任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主任的13年期間,為該機構培養了大批眼科人才,培養出5名香港杰出青年。
成立希瑪眼科后,林順潮在國際眼科交流平臺建設上,已與亞太眼科醫學院(APAO)等6家國際級強大眼科學會建立學術合作關系,與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眼科屈光外科系等國際12家強大醫學院及臨床醫院建立密切合作。
林順潮創立了「眼科未來領袖培訓計劃」,除日常工作、互動工作坊機構參觀等,是請來國際知名的眼科大師和年輕一輩對話。「希望透過該計劃,物色及培養亞太地區年輕有為的視網膜專家,讓他們能發展多方面知識、技能和潛力,為推動亞太眼科發展做貢獻。」林順潮說。
文章內容來源于醫師報,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