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成為2016年深圳市醫療行業服務公眾滿意醫院后,5月25日,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以下簡稱“希瑪眼科醫院”)以91.23的高分,再度奪得2017年季度公眾滿意度的社會辦醫院。據了解,自深圳市委衛生工委從2015年開始通報全市所有醫院的公眾滿意度調查監測結果后,希瑪眼科醫院就穩居社會辦醫院年度滿意度的榜首。這家醫院的醫療服務究竟有何特色?在醫患關系較為緊張的當下,該院是如何做到持續讓患者滿意的?晶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與調查。
“千方百計減少病人痛苦”
來自成都的吳奶奶今年78歲,5年前被確診患有“帕金森綜合征”,不久前因雙眼白內障在希瑪眼科醫院做了手術。由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全身包括頭部會不自覺抖動,若實施眼部表皮麻醉,在手術過程控制不動對吳奶奶來說難以做到;而若實施全麻手術,吳奶奶年紀大了,手術耐受度相對較低。為減少病人痛苦,該院白內障專科詹行楷主任終決定實施表皮麻醉下白內障手術,雖然醫生壓力大一點,但病人會舒服很多。
據吳奶奶的家屬回憶,該院醫護人員周到仔細,會千方百計減少病人的痛苦。考慮到吳奶奶的體力和心理狀態,詹主任助理特意把吳奶奶的手術安排在靠前位置;得知帕金森患者吃藥半小時后狀態好,護士們便嚴格計算時間,安排患者術前半小時服藥,只為讓患者術中不至于晃動得太厲害。終手術非常順利,家人們都不敢相信,“平時做個檢查都比較困難,沒想到這次這么順利就做完了手術。”術后天復查,吳奶奶視力至1.0。
在希瑪眼科醫院進行了黃斑前膜手術的李女士曾撰文寫道:“記得我次做黃斑前膜手術時,特別緊張。林順潮醫生不僅讓護士放音樂緩解我的緊張情緒,還不時告訴我手術的進程和手術的情況,鼓勵和安慰我,讓手術的過程變得很輕松。”
據了解,這也是希瑪眼科醫院院長林順潮在手術過程中設定的“林氏標準”,即每一個手術醫生在手術過程中叫病人的名字并與病人語言交流至少5至10次,以放松病人心情、增加病人信心,讓手術安全。而對于小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手術醫生會讓護士幾次去門外向患兒父母進行通報。
談到醫患關系時,林順潮經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如果這個手術有風險怎么辦?那么你就想,假如這個病人是你的爸爸媽媽,你會給他(她)什么樣的建議?
港式優質醫療獲認可
在以病人為中心的宗旨引領下,作為內地港資眼科專科醫院,該院將港式特色醫療服務帶到深圳。預約就診、免約并行的就診模式、打包收費服務、眼科日間手術不僅獲得患者歡迎,為內地醫改提供成熟經驗參考。
林順潮教授表示,希瑪眼科醫院建院初衷,是在美國、在我國香港能治的病、能做的手術,在深圳也可以做得好,為內地百姓提供好的治療機會。成立四年來,該院逐漸發展為深圳眼科界排頭兵,并廣獲深圳乃至全國各地的患者認可。自2014年希瑪眼科醫院納入社會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后,接待醫保人次已超過15000人次,就診病種廣泛涵蓋眼底疾病、老年白內障、青少年近視矯治、成人屈光治療等各類眼疾。
“國際標準”引來中山眼科名醫團
身為“世界有影響力眼科人物100強”和亞太眼科學會前任華人會長,希瑪眼科醫院創辦人林順潮教授對“國際水準”有著近乎偏執的堅持。這不僅表現為希瑪的儀器先進,體現為林順潮醫生帶領的希瑪團隊與國際接軌的先進技術和醫療理念。
據了解,希瑪眼科醫院自成立以來,已幫助很多黃斑前膜、黃斑裂孔、復雜性視網膜脫落等復雜眼病患者重見光明。該院從香港和海外引入資歷深、技術高和經驗豐富的眼科專家組成醫院明星團隊,打造疑難眼病中心,吸引全國各地的疑難眼病患者慕名就診。在手術患者中,有四成來自全國各地的其他城市。
而“疑難眼病診治”的口碑效應,也進一步吸引了眼科名醫的加盟。據了解,近期希瑪眼科醫院吸引了中山大學中山眼科知名醫生團坐診,其中包括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教授、主任醫師張秀蘭和林小銘,以及深圳市眼科醫院綜合病區主任、首席專家賴銘瑩。這將為復雜眼病患者提供強的醫療服務,同時也將進一步提升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