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采訪錄:港式醫療揭秘--一個臨床醫生的摘鏡經歷
(深圳都市報記者 張潔) 近年,準分子激光手術被越來越多的近視朋友接受。那么,很多人在問:“醫生自己為什么不做LASIK手術?”這似乎是很多近視朋友非常有興趣的話題。近日,本報記者特意采訪了一位在寶安區觀瀾鎮一家醫院任職的臨床醫生,這位醫生告訴記者,她剛剛在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成功摘鏡一個月,目前視力得很好,想把自己術前、術中及術后的親身經歷和體會寫下來,希望與各位同行及近視朋友分享,給多想摘鏡又對激光矯視有所疑惑的近視朋友們一些感性的理解。
為什么選擇摘鏡?
她是一名臨床專業的研究生,今年27歲,上大學之前就戴上了眼鏡,右眼有475度的近視、50的散光;左眼575度近視。她告訴記者,激光矯視手術經歷了20多年的臨床,確實能夠解決大部分的近視及散光,且安全性、準確性、穩定性都相當高。所以,她不會對準分子持抵觸的態度。另一方面,準分子激光治療是一種可選擇性、錦上添花的手術。除此之外,近視還可以通過框架眼鏡、隱形眼鏡、角膜塑形鏡、ICL等矯正。與上述幾種方式相比,激光矯視有一個制作角膜瓣的風險。不過,她通過對朋友摘鏡后長時間療效的觀察,加上她多年的醫學臨床經驗,認為風險是可以降至低的,這是她想摘鏡的原因之一。此外,眼鏡確實給她帶來了諸多的麻煩。尤其是在工作上,有些醫學設備需要摘掉眼鏡才能給病人做檢查,上手術臺做助手時,摘了眼鏡就看不清手術臺上的器械。還有就是早上起床件事就是摸眼鏡,一入冬天,苦日子就來了,因為南方的冬天濕氣很重,所以眼鏡上總是會有霧氣。這是她想摘鏡的主要原因。
為什么治療前要檢查多次?
她告訴記者,并不是所有的近視眼患者都適合通過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眼。若角膜內皮細胞數量不夠,角膜曲率不理想,角膜厚度不夠,都不適合做準分子。所以在是否可以實施激光矯視前,需要進行一系列詳細復雜的眼科檢查,她甚至想過如果檢查結果不合適進行激光矯視,會考慮直接做ICL。由于自己是醫生,深知術前檢查的重要性,所以她在檢查時比一般人足夠充分。術前的電腦驗光2次、角膜地形圖檢查2次、波前像差檢查2次。散瞳驗光雖然非常重要,但是散瞳之后眼睛會有不適感,所以她也做了2次,每次散瞳后都很珍惜,反復驗光、檢影多次。通過各種眼部檢查儀器的“過關斬將”,終所有檢查參數都在可以實施激光矯視手術的范圍內,終于可以利用準分子治療近視眼了,她心里非常高興。同時她也對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醫生不厭其煩的工作態度贊不絕口。
在手術臺上緊張嗎?
平時她的脈率是74次/分鐘左右,躺在手術臺上后粗測脈率是78次/分鐘,說明她還沒有太緊張。她告訴記者。在進行準分子治療的過程中主刀醫生與她親切交流,不斷詢問她的內心感受。由于她的職業關系,深知在治療過程中與醫生的配合很重要。所以她覺得當時的氛圍非常輕松,一點都不像是在做手術,好像是朋友之間的閑聊。還沒有聊幾句,主刀醫生告訴她,治療結束了。
治療后效果好不好?
手術后當天回到家,她按照醫生的吩咐沒有看電視和上網,只想好好地睡一覺醒來后迎接清晰視力的到來。第二天早上醒來睜開眼睛,她還是習慣性用手去摸眼鏡,突然意識到不再需要眼鏡了。當她慢慢睜開眼睛的一剎那,眼前的一切非常清晰明亮,比戴眼鏡還要清楚。帶著重獲清晰視界的喜悅心情去醫院復查視力,左眼視力1.0,右眼視力1.2,電腦驗光結果顯示,屈光狀態非常好,心里一陣竊喜。當所有“證據”擺在眼前,她才相信美夢終于如愿以償!治療后第三天她就上班了,所有同事見到她都對她“另眼相看”,“難以置信,你不戴眼鏡漂亮了,差點沒認出你!”。由于她視力矯正的效果理想,她的兩位同事也很快加入了摘鏡行列。
結語:這位臨床醫生告誡各位同行及所有近視朋友,醫生對準分子治療近視眼的態度比一般人嚴謹。通過她成功摘鏡的經歷告訴大家,早日摘鏡,才能每天可以享受輕松快樂的生活和清晰明亮的“睛”彩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