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四一早,香港眼科醫學強大林順潮教授便過關來到深圳。2013年3月21日,他在福田區車公廟盛唐大廈開了一家名叫“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的專科醫院,這是CEPA實施后,內地開業的港資眼科醫院。自此之后,林順潮便過上了“雙城生活”,每周四至周六在深圳出診,每周一至周三則在香港看病。
林順潮在香港很紅,不少政要、富商、明星求醫于他,一點都不愁病源。但年過半百的他為何還要甘冒風險北上創業?開業之初,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希望通過探路,帶個好頭,給多的港人內地辦醫以信心。
讓林順潮沒有想到的是,這個“頭啖湯”喝得非常順利,醫院開業不到10個月便實現了收支平衡。目前年接待門診量已達到1.5萬人次,實施手術近千臺,已獲得省衛生行政部門批準開展角膜移植手術的資質。
港名醫選擇深圳看中辦醫環境
“如果沒有CEPA,我不會進入內地開辦醫院。”林順潮直言,“CEPA為我們提供了執業的資格,也創造了創業的空間;帶來了香港制造,也帶來香港服務,同時也帶來香港標準。CEPA的開放是雙向的,既提供香港醫生在內地執業的機遇,創造了港資醫院在內地港資經營的機會,同樣也鋪設了一條接軌醫療國際化標準的通道。CEPA給內地的貢獻,帶來了專業化程度高的香港服務,也帶來了國際化程度高的香港標準。”
2012年底,衛生部發布了《關于同意設置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的批復》,同意香港希瑪國際眼科醫療集團(中國)有限公司舉辦醫療機構的立項申請,林順潮成為了吃螃蟹的人。
林順潮告訴記者,他也曾經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進行了考察,后還是決定選址在深圳,這是因為深圳有非常好的辦醫環境。“一方面,深圳是一個改革創新的城市,先行先試,創業的環境很好;另一方面深圳有很好的地理位置,毗鄰香港,港醫來深圳坐診很方便;再者,深圳有很好的交通,高鐵開通后,內地患者來這里很方便。”
在進入深圳市場前,醫院曾經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但讓院方始料未及的是,深圳市政府和市衛生計生委簡化了一系列審批流程,讓醫院順利辦完全部手續。按照國務院醫改辦關于《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深圳為優質的民營醫院免除了營業稅,醫院的盈利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
引入先進技術帶來港式服務
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開業后,帶來的不僅是國際水平的眼科技術,還帶來了全新的港式服務理念。
在這里,病人就醫實行預約制,享受一條龍服務。在這里,醫生看病限號,實行定薪制,嚴禁收受紅包和以藥養醫。在這里,收費實行小打包,醫生診金涵蓋了眼科基本檢查的費用,省去了患者跑上跑下交費檢查。盡管醫院的診金從100元-800元不等,相較于其它醫院并不便宜,但由于回歸了依靠醫療技術收入的本位,讓醫生重新獲得從業尊嚴,這種港式服務的理念也很快得到了患者的認同。
除了深圳市民,很多其他城市的疑難疾病患者也慕名來求醫。醫院緊貼世界眼科發展新趨勢,配備國際先進的各類眼科設備,為低至5個月大的嬰兒治療眼瞼缺損,為104歲高齡的老人治好白內障,所做的近千例手術中,有三成的患者來自內地其他城市。
政府為國際醫生開通綠色通道
除了網羅國內和香港的眼科名醫外,去年一支3名醫生組成的國際醫生團隊進駐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這三位外籍醫生分別來自英國、印度等國家,均在美國接受過醫學培訓,具有海外執業多年經驗,常駐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開展診療服務。
香港醫生和外籍醫生的順利引進,依靠的是政府開明包容的態度,為他們盡快在深圳落地行醫執業開通了便捷的通道。據市衛生計生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在深執業的外國籍醫師大部分在民營機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外國取得合法行醫權的外籍醫師,應邀、應聘或申請到深圳的醫療機構從事臨床診斷、治療業務活動,可以辦理短期行醫注冊,期限為一年。“注冊的手續可以說是相當簡便,只需要填寫申請表,提交個人學歷、資歷、相關資格證等材料,經過審核后,長一個月之內就會獲得批復。”
來深辦醫一年多,一切順風順水,醫院經營也紅紅火火,林順潮對深圳市政府給醫院發展提供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同時也表示,今后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加強深港雙方在醫療方面的緊密合作,好地造福深圳市民。
林順潮也希望自己成功的經驗可以讓多香港醫生看到,吸引多香港、海外醫生來內地辦醫,推動形成內地公立和私營醫院雙軌制發展的良好局面。
據了解,目前,除了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還有7家港人門診部在深已開業。市衛計委表示,港人來深辦醫,衛生部門將提供全力支持,監管上與深圳的醫療機構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