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記者張妍實習生林志鴻
來自印度的Fairooz,來自澳大利亞的Zac,還有來自英國的Suzanne......他們現在都在深圳,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醫生。記者昨日從市衛人委了解到,目前,一共有29位外國醫生在深圳衛生行政部門注冊,除了一位在港大深圳醫院外,其余的都在民營醫療機構工作。
外國醫生來到深圳會帶來一些怎樣不同的診療技術和觀念?他們主要服務的對象又是些什么人?連日來,本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外國醫生,走進了他們在深圳的工作、生活。
“我對深圳一見鐘情”
ZacMorse來自澳大利亞
Zac的履歷非常豐富,在20多年的牙醫生涯里,他曾在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斐濟等國家執業,基本上繞著太平洋轉。2010年,Zac受到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的邀請,擔任首席臨床牙科教師,負責指導牙科復雜病例的處理。2011年6月,他在港大的同事朱勝吉在深圳開辦了港人港資口腔科門診部,Zac受邀來到深圳參觀。
“這是我次來到中國內地,跟我想象中差太遠了,我幾乎可以說是對它‘一見鐘情’。”Zac表示,當時他就與一同前來的妻子商量要到內地發展。
夫妻倆沒多久就決定要到深圳工作和生活,但手續上花了很多時間。“準備相關材料,加上辦理注冊、執業、簽證等相關手續,我們一共用了6個月時間。”
Zac坦言,外出主要依靠日本籍的妻子。“她會看中文,所以我們出去吃飯點菜,自己開車出去旅游都沒有問題。”Zac說,深圳是個移民城市,不僅有來自中國各地的菜肴,還有法國菜、意大利菜和日本菜,選擇很多,不過他愛麻辣的川菜。
“我想把丈夫也帶過來”
FarioozPuthlyapurayilMajandavida來自印度
與Zac不同,Fariooz來到深圳只有短短兩周時間,一切還在摸索階段。
這個纖瘦的印度女士剛剛30出頭,但她的履歷卻一點也不簡單,曾在印度海德拉巴LVPrasad眼科研究所和美國費城威爾士眼科醫院擔任研究員,2011年先后榮獲美國眼科學會和印度眼科協會優質科學論文金獎。
如果用“事業女性”來形容Fariooz,一點不為過,今年7月剛剛結束在美國一年的研究員生活,她就徑直打了個“飛的”過來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上班。“之前我沒有來過中國,會來這里工作完全是因為能夠得到與林順潮教授共事和學習的機會。”作為國際眼科醫生,林順潮教授與Fariooz在美國和印度的導師都十分熟悉。
熱愛工作是新同事們對Fariooz的深印象。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開始一天忙碌的生活,晚上回家還要寫論文。由于剛剛到這里兩周多時間,專長是眼眶疾病和眼部腫瘤的Fariooz每天要處理的患者只有五六位。“你知道嗎?我在印度一天要接診80位患者,在美國一天也要看60位。”Fariooz對醫院提出的要求,就是多給我點患者吧!
除了工作量少不適應外,Fariooz說在印度和美國,就診過程是醫生在動,而病人不動。“我們有很多個診室,分成白內障、黃斑病變、青光眼等,每個診室都有相關檢查和診斷工具,需要做檢查時就是視光師到這個診室,需要診斷時就是專科醫生。”Fariooz告訴記者,在中國內地,患者需要跑上跑下去做檢查、驗光,再回到診室就診。
哪種方式好?Fariooz忽閃著她的大眼睛說,不斷地移動能讓自己保持頭腦清醒。
“我初步打算在深圳待5年時間,如果這里的患者對我的接受程度高,也許我會一直留在這里發展。”Fariooz說,自己與任職建筑師的丈夫商量過,等她穩定下來,就讓丈夫到香港工作,這樣小兩口就能在一起了。
外國醫生收費較高
據市衛人委統計,目前,在深圳注冊執業的港澳臺醫師一共有81人,其中53人在港大深圳醫院;而外國籍醫師只有29人,其中一人在港大深圳醫院。除了像Fariooz和Zac這樣在深圳常駐開診外,多的是飛行行醫,像陽光醫院的韓國醫生每個月大約兩次從韓國來深,每次只待三五天。紫荊齒科的英國醫生Suzanne和Eve,平日在香港開診,周末來深執業。
“外國醫生主要的服務對象都是在深圳生活、工作的外國人,或者曾經在國際留學、工作的中國人和收入較高的人士。”市衛人委醫政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外國醫生的收費普遍要高于內地醫生,所以他們一般都在民營醫療機構服務。而這些患者看重的就是服務、環境和個人隱私。
以Zac為例,他的患者70%都是西方人,10%是日本人,10%是曾經在外國留學或居住的中國人,只有10%是本地人。他的一次診療費,包括建檔、檢查和咨詢,一共是500元,治療費另計。Fariooz的診金是300元。
記者了解到,像一些外國醫生服務的醫療機構還會采取會員制。像國際SOS蛇口診所就有兩名外國醫生常駐開診,實行的是會員制,每個會員要交納每年一定的會費,每次的診療費和大部分的藥品都是免費的,不少外企都是診所的會員單位。昨日記者采訪中,該診所表示不方便透露會員費用,但以南京SOS診所參照,當地的會員費用是每年950美元。
由于收費高,且目標顧客多數購買商業保險,有外國醫生的醫療機構普遍都接受商業保險支付。剛剛開業不到半年的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就表示,目前已與七八家商業保險支付,已有2家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行醫注冊一年一續
市衛人委醫政處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外國取得合法行醫權的外籍醫師,應邀、應聘或申請到深圳的醫療機構從事臨床診斷、治療業務活動,都只能辦理短期行醫注冊,期限為一年。“注冊的手續可以說是相當簡便,只需要填寫申請表,提交個人學歷、資歷、相關資格證等材料,經過審核后,一個月內就會獲得批復。”該負責人說,但由于外國醫生還涉及簽證問題,所以還需要到人事部門辦理醫生證和到公安部門辦理簽證等手續。
外國醫生的到來,能否為提升深圳醫療人才水平發揮一定的作用呢?該負責人說:“全球來看,醫生都是緊缺人才。目前深圳外國醫生的待遇與英、美,甚至澳大利亞等國家相比還是比較低的,能夠吸引的外國醫生來深執業,作用肯定是積極的。”由于相對于深圳2萬多注冊醫師來說,外國醫師數量實在太少,而且多數是短期交流性質,難以起到關鍵作用。但該負責人認為,通過引入外國醫生,有利于刺激深圳民營醫療市場的發展,通過自由競爭提升整體醫療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