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qū)報訊(記者 余海蓉 通訊員 謝麗娜)山西六歲男童小斌斌被殘忍挖去雙眼,近日香港名醫(yī)林順潮表示愿意接斌斌來深圳,為其免費手術植入義眼,后期也可通過“人工視力”手術助其“看”世界。
據(jù)悉,林順潮通過媒體了解斌斌的不幸后,立即派出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yī)院印度裔國際眼科醫(yī)生Fariooz赴山西看望斌斌。林順潮表示,根據(jù)媒體報道,小斌斌的眼球前端的眼角膜被挖出,眼球內無色透明膠狀的玻璃體流出,視網(wǎng)膜細胞壞死,即使有好心人愿意捐贈眼球或眼角膜,也不能復明,只有好好處理善后治療工作。
林順潮醫(yī)生表示,如果能得到當?shù)蒯t(yī)院允許以及斌斌父母同意,希望能將孩子接到深圳來治療。目前,小斌斌需要治療的是傷口消毒、止痛去腫,以便讓他的傷口早日愈合,并防止細菌循視神經(jīng)侵犯腦部,導致感染發(fā)炎。隨后,將先給孩子安裝義眼,安裝義眼的意義雖然不是讓孩子復明,但義眼看起來跟眼球一模一樣,甚至可以自由轉動,可以讓孩子在心理上避免受到大的傷害。
林順潮告訴記者,接下來根據(jù)孩子的情況,還可以為孩子進行人工視力手術,幫助其視力導航。現(xiàn)時市面有兩種電子導盲儀:前額導盲儀和舌頭導盲儀。前額導盲儀利用小型攝像頭拍攝前方信息,拍攝到的影像被自動送到微型計算機里,微型計算機先將送來的影像的輪廓線條數(shù)據(jù)化,然后把數(shù)據(jù)化的輪廓線條轉換為電子脈沖信號,被轉換成電子信號的輪廓線條,將從使用者前額部位裝載的數(shù)百個電極處輸出。使用者通過前額的觸覺去感知這些輸出電氣信號進而感知物體的輪廓線條。而舌頭導盲儀則通過一個安裝在太陽鏡上微型攝像機,把圖像傳遞到一個手動控制器上,控制器把圖像轉變電子脈沖,通過舌頭感覺到不同的電脈沖刺激,脈沖訊號的強弱通過神經(jīng)傳遞至大腦,大腦的“視覺區(qū)域”會幫助還原畫面中影像的輪廓,令失明人士重新“看”到一些東西。
林順潮表示,盡管這些裝置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所形成的影像還相當粗糙,然而通過這些裝置,雙目失明的人士能夠“看到”各種物體的線條及輪廓形狀,腦海里能夠呈現(xiàn)出在什么地方放有哪些東西,起碼能夠比較放心地向前走,因此這些裝置使他們可以有機會重新認識世界,以及令生活方式出現(xiàn)重大轉變。
林順潮還透露,未來幾年,隨著科技的進步,小斌斌還有望通過安裝電子視覺假體來“看”得清楚。電子視覺假體,即人工視覺系統(tǒng),是先以安裝于眼鏡上的微型相機取得影像,然后再將該影像經(jīng)由體外裝置轉換成電流訊號后,以無線方式傳送到植入頭部的電極及芯片,刺激大腦視覺區(qū)域,令失明人士看見東西。但由于需要進行手術在腦內放置這些裝置,存在感染及其他的風險,醫(yī)生和科學家正在積極研究,預計5-10年內會有顯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