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報記者孫妍實習生王華俊
日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公開招聘校長。一時間,高校改革又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在香港,高校校長招聘沒有政府作主導,得學校自己選,包括專門成立臨時小組和委員會等。后,候選人還得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否則......對不起,要宣布校長“難產”了。窺一斑而見全豹,內地的高校改革能否也從校長招聘開始,這能否為大學開啟改革之門?
香港高校難尋“”
“校長是一所學校的,是這個學校的頭!校長一定要選到符合學校實際的人!”目前是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院長的林順潮1998年至2011年就職于香港中文大學。他對記者說,總的來說,香港的高校若要選校長,首先看這所高校是缺哪方面,缺錢,就會選籌款能力強的人;缺學習風氣,那就會選力推學術方面的人。
擔任香港高校校長須具備什么條件?林順潮說,香港的高校招校長,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香港高校遴選校長時,列出幾大條件,包括:具有國際學術地位、有國際視野、了解世界教育趨勢、公關技巧良好、有一定的籌款能力、能將研發轉化為資金的能力等等。
“作為學校的校長,能否將大學推到好的層面?執行能力是否強?此外,能否提高學校的學術地位?同時,重要的是,學校要發展,必須要求學校領導具備很強的籌款能力,因為沒有資金,學校很難發展。除了籌款,學校校長能否將科研成果轉換為商機?如,拿到多的專利等。”林順潮說,往往是,有很高學術成就的人不懂得管理,懂得管理的人學術成就又不一定符合要求。
這些條件看似都是官話套話,但香港高校還真這么做了。于是,很難招到人,即使香港高校為未來校長開出的薪金和福利極具吸引力。
準校長還需看學生臉色
由于內地與香港在教育制度上存在明顯差異,內地中央直屬高校由教育部門主導校長選拔任命的情況,在香港不存在,高校得自己選校長,往往費時很多。
林順潮說,若招聘環節出現任何閃失,都會受到來自校園內外的質疑。當記者詢問在此過程中,香港教育部門是否會參與時,他笑著說,“這個過程政府完全不參與,政府已經很忙了,若什么都參與,就忙不過來了。”
在內地,高校選擇“頭兒”是不用征求學生意見的,學生對誰是候選人一無所知,只能被動接受后結果。但據香港媒體報道,2006年,香港城市大學選拔校長,有學生和校友聯合居住在附近的九龍塘街坊,在網上發起簽名活動,要求讓學生加入到遴選委員會,增加選拔透明度。學生說,當時香港沒有一所大學的校長遴選委員會有學生代表參加,在遴選期間又不讓外人知道委員會成員和候選人的個人資料,學生們很難做出評價。結果,當年城市大學校長遴選難產。兩年之后,新校長才被選出來。學生的意見不可小覷。
林順潮還給記者舉了一個香港人都知道的例子。2009年年底,香港中文大學的師生們收到一封郵件,介紹一個陌生的名字--沈祖堯。他,將從那一年開始,成為該校“”。郵件還講述了沈祖堯應聘的過程。
在獲得港中大遴選委員會向校董會的推薦之前,沈祖堯可謂“久經考驗”。遴選委員會在2009年5月舉行四場咨詢會,聽取不同大學團體的意見。一個月后,遴選委員會還委托顧問公司,在國內及海外報章,刊登征聘校長的公告。其間,遴選委員會邀請全球4000多位與港中大有聯系的學術界人士介紹合適人選。有接近200人入圍“PK”面試。終,沈祖堯脫穎而出。
嚴格的招聘流程和尊重學生的意見到后來被證明是有效的。沈祖堯上任不足一年,就在香港教育網的一項調查中,位居受歡迎校長榜單之首。
對于學生參與校長的招聘,林順潮有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學生參與選拔校長是有很大爭議的,但我個人認為可以參加,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喜好而干擾校長的正常選聘,學生要學會保密。”
高校校長不易當
高校校長不易當,內地如此,香港甚。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助理主任,香港作家、文化評論學者馬家輝說,不僅要當上這個校長不容易,被聘用后,要當好一名校長不容易。“香港有一套很正規的制度,不管是不是招聘校長,哪怕是招聘一名老師,都要全球公開遴選,這是基本程序。此外,高校的每個人,尤其是校長都會受到傳媒的監督。因為校長是學校的大家長,不是說他想怎么改、怎么做就會照著他的想法進行,他要受到一系列制度的制衡。若一旦出問題,就會立即有學生和老師向傳媒投訴。”
對此,林順潮也表示認可。他對記者說,香港的高校有很悠久的歷史,這就存在很多的歷史包袱。校長若希望將自己的事業做大,在很短的時間內是不可能的,如果校長有自己的班底、自己的人馬當然好,容易開展工作,若沒有自己的人脈,就需要他擁有非常高的與人溝通的技巧。一般來說,校長都會連任兩屆,一屆是4-5年,很多人都要做到兩任,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高要求相對應高薪酬
此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透露:“要招到很好的老師,肯定需要良好的薪酬來保證。”他表示,港中大(深圳)的教師薪酬會與香港中文大學的老師接近。
香港高校對校長的要求如何嚴苛,其薪酬到底有幾多?香港高校校長的年薪,自從與公務員水平脫鉤之后,并未公開過確切的數據。但香港高校校長報酬相當優厚,年薪多為數百萬港幣。
據香港媒體從各個香港高校2008-2009年度財務報告中,推算出幾個校長的年薪:當年度香港教育學院校長張炳良薪酬在345萬至360萬港幣之間;而香港科技大學前校長朱經武離任前年薪為585萬至600萬港幣,成為當時香港薪的大學校長。
據香港大學2010-2011年度財務報告,學校2011年有6人享受高于405萬元港幣年薪,雖然財報沒有披露享受年薪的人士名單,但一般認為校長在此之列。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2010年的年薪,介乎360萬至420萬港幣之間;港大校長徐立之去年的年薪約為450萬港幣。
對于港校校長的高薪,馬家輝則有自己的一套見解,“香港高校校長的薪水高低要看以什么為參照物,若與香港一般收入的員工比,的確很有誘惑力,但與高收入的律師、醫生或經商的人比,他們的收入則小巫見大巫。我認識的不少商人年薪都超過1000萬港幣。”
香港高校如何招聘校長
學校首先會分別成立物色委員會及遴選委員會,物色委員會專責物色資歷的人選。而遴選委員會專責考慮及審核物色委員會提交的候選人的資歷,對其篩選的候選人進行面試,并決定一位終候選人向校務委員會推薦。兩個委員會的成員由社會及學校相關人士組成,包括對社會及學校有貢獻者、具有一定公信力的人甚至國際人士等。
物色委員會成立后就在全球發布招聘廣告,并聘請獵頭公司協助招聘工作。
獵頭公司將邀請函逐一發放給所有有興趣的人,同時還會請學校教授幫忙推薦合適的人選,把“漁網”盡可能地撒開。如果相中合適的候選人,學校則會出動游說其參加選拔。
物色委員會和遴選委員會還會和獵頭公司隨時保持溝通并逐一篩選目標,并就新校長的遴選條件和程序征集師生、職員、校友以及其他有關人士的意見。而候選人則會到擬應聘的高校,發表公開演講,并與現場師生進行交流等。
給內地的建議:
政府要學會“放手”
對于內地的高校,林順潮建議應該借鑒香港經驗,政府要學會“放手”,在高校一把手的選聘上,要跟國際接軌。
而馬家輝的觀點則犀利,“首先是要制定一套規范的制度,其次,制定了制度就一定要遵守。此前內地不斷有報道說大學教授抄襲,事后,這些教授也都出面進行道歉。不可思議的是,這些涉及‘抄襲門’的教授們除了虧掉面子外,并沒有受到嚴厲的處罰。這在香港是不得了的事情,因為他們這種行為是欺騙,輕則丟掉工作,重則會被追究法律責任。”馬家輝認為,內地高校要改革,這一點可以參考。
此外,有些規則不用等大環境改好了自己才著手改進,比如大學圖書館,很多學校不開放書庫,學生和研究生不可以直接進書庫拿書,而是要將書號抄寫下來,交給管理員后才可拿到自己想要的書。“我聽說,還有人為此給管理員送禮的,這簡直是對做研究者的一種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