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內地港資眼科醫院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下稱林順潮眼科醫院)正式開業。這家高端醫院的亮相頗為高調,香港特首梁振英、中聯辦副主任殷曉靜以及深圳市長許勤等多位高官出席。不過,這家雄心勃勃的醫院的貴族價格是否能被市場接受,深圳業內醫生持觀望態度,香港醫生則看好前景。
境內外醫生各半 深港兩地行醫
與港式醫院一脈相承的是,這家醫院使用顏色劃分片區,就診區域為綠色,而手術區則被劃分為紫色,住院部的色調則被定為藍色。相關負責人透露,這主要是為了方便患者找尋,“如果簡單說在手術室,未必清晰明了,如果具象化為紫色區,就加一目了然”。而醫院的貴賓病房是單人間,設置有會客沙發、液晶彩電、電腦桌以及專門的衣柜。不過,林順潮透露,由于醫院并非靠住院收費盈利,因此病房費用不會比深圳醫院高太多。
根據醫院方面公示,目前到位的港籍醫生共有五名,除了盛名在外的林順潮,其他四人均擁有多所大學學歷,且在港執業多年,另外的外籍醫生則是來自英國和印度的兩名醫學博士。林順潮透露,這些醫生從下周開始便會陸續到位,不過不會固定在深圳,多半是兩地游走,院方配備了專門的翻譯,用以解決就診時的溝通問題。
按照林順潮的設想,香港及海外醫生與內地醫生的比例將是1比1,前者的數量將在今年年底達到十名,而醫生總數將達到20名。他表示,希望做一種嘗試---讓香港優質的醫療資源能夠不止服務700萬港人,而且讓千萬中國人都能同時享受。他還寄望改變內地單靠公立醫院提供醫療服務的現狀,實現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兩條腿走路,與國際接軌。
深港兩地官員到場祝賀
深圳市長許勤將該醫院的開張定義為深港合作的大事以及內地醫療的標志性事件,而香港特首梁振英則先“憶苦思甜”了一番。早在1978年,香港成立了專業人士促進現代化協會,由包括他本人在內的28名規劃以及土木工程等專業人士構成,到一河之隔的深圳幫助重新規劃市區。他笑言,“當年說這里的人口會有30萬,我們還覺得數量太大,如今這里人口已經飆升到1000多萬,如果市區設計太擁擠,應該怪我們當年沒有規劃好。”
醫院有內部人士透露,林順潮和梁振英亦有不錯的私交。而梁振英昨日則回憶,十幾年前觀看電視節目,見有香港醫生將大巴車改裝成流動眼科醫院,專門到內地偏遠地區提供免費醫療。“當時播放到有一個先天失明的三歲小女孩術后開始能看見眼前比劃的手指,為她主刀的醫生正是林順潮”。而后梁振英以中國夢作結,寄語這位多年老友能造福人民,共圓中國夢。
診療標準化 會申請使用醫保支付
深圳眼科醫院姚曉明博士透露,林順潮眼科醫院所使用的手術設備和檢查設備均達到國際優質水準,收費高端亦在情理之中。而該院使用的醫生團隊也代表了國際先進的水平,若真能實現及時互動,除了便于解決疑難病情之外,對于深圳眼科醫學的發展水平也大有裨益。不過,誠如媒體報道,這家醫院能否順應內地就醫習慣,前途暫不明朗。他建議,應該對內地患者的就診習慣、交易額度以及介入風險進行充分估計,在收費合理的前提下提供優質服務,他本人目前已經申請到此執業,每個月會在這里坐診一天。
林順潮眼科醫院目前共設白內障、準分子激光、眼底病及玻璃體視網膜、眼角膜與言表等九個專業。事實上,醫院醫生水準并不能一碗水端平,如何保證就診患者都能夠得到優質服務?林順潮表示,會按照標準化流程操作。首先患者是否要使用特殊檢查,醫院內部會先有討論,同時醫院每個月會同亞太醫學會進行世界病例交流會,做到標準化診療。“以一個病例為例,A醫生B醫生C醫生做手術基本上要一樣,之所以做得到是因為我們搞培訓。就算這個醫生來自海南、那個來自汕頭,看上去做手術好像倒模出來的。因為我們的培訓很嚴格。”
不過,不能使用醫保付費一度成為制約港醫在深發展的掣肘。經營狀況陷入困頓的吳瑋門診,就面臨長時間無法使用醫保的問題,導致來此看病的市民變少。林順潮表示,目前醫院亦不能使用醫保,不過醫院會盡快申請。
另外,對于貴族醫院的質疑,林順潮回應,醫院服務對象是中高端人群,因為就醫環境、使用設備以及工作人員需要成本,收費的標準要高過內地醫院。但如果患者確實家境貧寒,亦不會理會成本會先給予治療。同時,醫院醫生會跟隨深圳市政府到深圳對外支援城市進行免費手術,按照亮睛工程的規劃,今年一共會做500單免費白內障手術。
定位高端服務 港醫看好前景
在深圳引入港式私家醫療的黃志浩、朱勝吉兩位港醫,昨日紛紛表示對港資醫院的前景看好。
在福田行醫的香港志浩綜合門診負責人黃志浩表示,只要服務和技術提供好,高端定位在深圳還是有市場的。朱勝吉則說,對內地同行而言,這是一個提高競爭力的學習機會,對病人而言是很好的,因為他們有多選擇。“深圳和香港距離很近,這種融合會越來越多,幾年后在服務、醫療技術方面的水平會越來越接近。”朱勝吉的紫荊齒科在深圳的發展已將近2年,他覺得深圳這個市場蠻不錯,對未來的前景也很有信心。
兩位港醫分析,高端醫療市場在深圳有兩大部分的受眾群體:一是喜歡港式私家醫療的內地人,二是在深圳生活的港籍、外籍人士。黃志浩認為,有部分內地人喜歡到香港看病,港資醫院的開設將可以免除這部分人兩地奔波的辛苦。“來我們診所看病的患者,將近一半是在深圳工作、生活的香港人、外籍人士。”朱勝吉說。
觀念
多數港人愿意去私立醫院看病
兩名在深圳行醫的港醫稱,內地人不習慣港式私家醫院在于觀念未轉變
談起港式醫療機構在內地的水土不服問題,朱勝吉覺得,診金高及預約服務等并不是主因。他解釋,內地醫院看一次牙科的費用并不低,因為分開了很多名目收費,加上檢查費用、醫藥費用等,花費其實不便宜。“我們是把這些項目加在一起,收費比內地公立醫院高一點,并不是高得離譜。”因此,水土不服的主因,在于內地患者對港式私家醫療的服務方式不習慣,對私營醫療機構還不太接受。“從醫生的角度來講,不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
朱勝吉在兩年的經營管理中發現,內地人大部分習慣到公立醫院看病,對私營機構不太信任。這點與香港、國際正好相反。在香港,大部分人愿意去私立醫院看病,因為私立醫療機構有好的設備技術和服務。“這種觀念的改變,是早晚的事情,內地市民慢慢會接受。”朱勝吉覺得,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深圳市民會發現香港醫生可以做得非常專業。“觀念轉變之后,這個市場是很大的,不管是港式醫院還是內地醫院,都有一個好的發展機會。”
讓港醫們覺得樂觀的另外一個原因在于,目前國家正在推進醫療改革,接下來會逐漸把一些醫療資源放開給私人經營。紫荊齒科運行兩年來,現在已經實現了盈利,不過,現狀“談不上很好,也談不上差”,朱勝吉分析,由于投入很多,因此要再盈利一段時間才能收回成本,目前處于發展階段,穩定地成長。“現在就是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們先來試一試。”
展望
深圳今年出臺民營醫院優惠政策
深圳衛人委副主任許四虎透露,看好港資醫院在深圳的發展,之前爆出港人門診---吳瑋門診經營不善,主要是由于股東理念發生分歧。之前林順潮曾經吐槽,因為內地對民營醫院選址規定苛刻,導致醫院成本增加。對此,許四虎回應稱,為了鼓勵民營醫院發展,深圳已經將選址方面的要求放松,“之前要求兩家同質醫院之間必須距離2000米,現在改為1000米,同時對執業面積也有適度放松”。同時,今年還會出臺相應政策,給予民營醫院在土地、稅收和人才引進上大的優惠。
深圳和香港距離很近,這種融合會越來越多,幾年后在服務、醫療技術方面的水平會越來越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