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林麗青深圳報道︰由香港眼科醫學強大林順潮教授創辦的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昨日在深圳開業。這是CEPA對港資投資內地醫療服務領域「開閘」后,內地開業的港資眼科醫院。特首梁振英、深圳市長許勤等出席開業慶典。CY表示,兩地醫療合作將促進優勢互補,共同提升醫療服務水平,造福人民,共圓中國夢。開業現場,「亮睛中國辦事處」及「中山眼科中心國際臨床培訓基地」同時揭牌成立。
CY︰優勢互補共圓中國夢
梁振英致辭時表示,早在1978年,在內地專業服務還沒有市場化的情況下,香港即響應國家四個現代化建設,組建28位專業人士到內地提供服務,首站就在深圳。他說,從當時完全義務的服務到如今社會化、市場化收費服務,從測量師、會計師、工程師到如今的醫療專業服務,從合作、合資經營到現在完全港資,見證了香港與內地在專業領域合作交流的歷史。如今則是踏上新臺階。
CEPA醫療開放措施深受香港醫療界歡迎,至今已有72家香港合資合作醫療機構在內地開業。梁振英表示,廣東一直積極推動CEPA落實,省衛生廳已批出19張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給香港醫療服務提供者,在廣東設置醫療機構或門診部,分布在廣州、中山、深圳等地。香港將進一步推動粵港雙方在醫療和衛生領域的合作,促進優勢互補,共同提升醫療服務水平,造福人民,共圓中國夢。
許勤冀港參建深圳健康產業
許勤表示,該醫院開業是深港合作的一件大事,也是內地與香港在醫療領域合作中的標志性事件,對于推動內地的醫療事業的發展,提高深圳醫療的水平是具有重要意義。「今天的合作僅僅是開始,未來將有多的香港機構在此落戶,深圳將提供大力支持。」許勤表示,深圳正籌備制訂未來產業發展計劃,其中一項就是健康產業,包括高端醫療服務和養老事業,希望香港業界能積極參與。
他說,這個醫院的開業,是深港合作由經貿領域為主向科技、醫療、教育、環保等全方位,多元化發展的轉化;也是深港兩地落實CEPA及其補充協議,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及取得的巨大成果。對于進一步加強深港兩地醫療衛生的合作,提高深圳的醫療服務水平,推動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具有深刻意義。
許勤說,按照中央有關為民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要求,深圳不斷地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包括民營醫院在內的各類醫療機構??的發展,努力創造醫療衛生的事業發展。深圳正在加快制訂方案,鼓勵社會資本,特別是香港的醫院、的醫生到深圳興辦醫療機構。深圳愿意和香港醫療界同仁一起分享這種發展的機遇。
林順潮︰合作才能獲多贏
CEPA補充協議七提出,探索香港醫療機構以港資形式在廣東開辦醫院的可能性。林順潮院長捕捉到內地醫改的動向,并積極參與國內醫改探索。他表示,內地不但有公立醫療服務,也鼓勵私立醫療服務發展,兩者之間互補,這是國家醫改大方向。他希望將該院建成達到國際水準的現代化眼科醫院,成為內地私立眼科醫院的典范。他希望借此推動內地發展高端醫療產業,協助深圳包括前海等地吸引人才。
林順潮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才確定選址。提到籌辦過程的困難,林順潮希望在申辦程序方面可再優化。「我們是港資,走程序首先從市省再到國家衛生部一級級走流程,3個月、6個月也不確定。」他說,如果申請不到,半年的資金就沒了。
針對大量香港醫生過深圳坐診,會否影響本港眼科質量的疑惑,林順潮認為,將香港??優質資源輻射到內地,是香港中長期發展醫療產業很重要的一環,北??上提供醫療服務可以做到多贏結果,「對香港重要的是香港醫務市場擴大,香港醫療界可以多個發展平臺,醫療資源多了,有利于日后發展。同時,內地有需要的病人得益,推動內地醫療國際化發展有很大作用。」林順潮稱,醫院和港中大在教學及研究有深入合作,雙方有多中心研究,每禮拜有研討會,雙邊醫生將進行培訓和交流。
「希瑪」詮釋港式醫療
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為營利性的二級眼科專科醫院,位于深圳濱河大道盛唐商務大廈,占地面積3800平方米,首期投資1.6億元,有30張病床、15個診室、5間設備精良的手術室,設有白內障、激光矯視、青光眼、玻璃體及視網膜疾病、中醫(針灸)眼專科等九大專科,可為患者提供包括各類眼科手術在內的一站式高端眼科服務。
醫院走高端路線,主要服務對象是內地市民,尤其是廣東及深圳市民及長住內地的港人。醫務團隊由國內及海外眼科醫生組成,先期到位醫生有10人,其中內地5人,本港及海外5人。該院創辦人、現任亞太眼科醫學院候任會長、亞太玻璃體視網膜學會秘書長的林順潮院長,將在每周四、五、六以及香港公眾假期到深圳坐診。
「對醫院感興趣的香港醫生少有10個,屆時要看實際需求增加人手。」林順潮說,年底爭取達到20位。同時,醫院也組建了由16位國際的眼科醫生組成的國際顧問團隊,通過電郵和視頻對疑難病進行國際會診。臨床與教學及科研緊密結合將成為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的一大特色,除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外,努力攻克眼科大病、難病、新病,打造國際性眼科疑難病會診中心也將是該院的發展重心之一。
視市場反應調整收費
林順潮介紹說,「希瑪」音譯自「C-MER」,代表「與世界水平接軌的港式醫療理念」(C代表專業臨床服務ProfessionalClinicalServices,M代表現代化管理ModernManagement,E代表優質教育QualityEducation,R代表開創性科研PioneeringResearch)。
該院管理和服務將引入香港模式,病人??實行預約制,就醫享受一條龍服務。每位醫生每天限號50個,開業初期門診大約每天接診約450名患者,「數量還可以兩三倍上升,視乎有無需求」。醫院診療費用按香港模式實行打包收費,不同醫生收費不同,門診費用從150到1000元人民幣(下同)不等。
據記者了解,同一項眼科手術,比如白內障手術,在深圳公立醫院收費是8000元左右,這里的手術費用一般高于內地公立醫院水平。林順潮坦承,醫院設計和醫療器材、醫生水平等基本與國際接軌,這都需成本,所以收費會高過內地。不過,他也表示,屆時會根據病人反應做調整,并將申請內地醫保應用。「理論來說會有很多病人,但可能有種種原因不來,可能是收費,也可能是不知道這家醫院,收費會看情況做調整。」
■新聞鏈接
深圳已有5家港資門診部
CEPA實施9年以來,港粵合作尤其密切,廣東一直積極推動CEPA先行先示范。CEPA深受香港醫療界歡迎,到目前為止,香港已有72個合資、合作的醫療機構在內地開業,廣東已批覆19家港人港資醫療機構的設置,分布在廣州、深圳、中山、順德等地。
據深圳衛生人口計生委提供的信息,目前深圳共有5家港資門診部,其中已開業3家,涵蓋口腔、美容、綜合門診、西醫等。另有兩家正在籌建中,其中就包括近期正在選址公示的亞洲醫療服務(香港)有限公司深圳麗晰眼科門診部。
針對此前深圳港資醫療門診部──吳瑋綜合門診部經營擱淺一事,深圳衛生人口計生委副主任許四虎表示,這不是水土不服,主要還是經營者內部管理出了問題,由于投資者及股東意見不一,導致經營跟不上。
■特寫
CY憶深港合作
前天深夜才從北京飛回香港的特首梁振英,昨晨即來到深圳,參加內地港資眼科醫院開業典禮。典禮上,梁振英談起深港合作,回憶起自己35年前赴深圳參與城市規劃工作的情景。
當時,梁振英是「香港專業人士促進現代化協會」的一員。他說,1978年我剛來時,深圳沒有高樓大廈,沒有高速路,個工作就是要把深圳原來的小漁村、小農村重新規劃。城市規劃個問題就是人口目標是多少,深圳市政府方面告訴我們:30萬。我當時不相信:30萬人數太多,哪來30萬人住在深圳?而深圳現在人口都1000多萬了。
梁振英回憶,我白天過來幫助做規劃,晚上講課,完工后就住在羅湖火車站旁邊的華僑旅社。從完全義務的工作到社會化、市場化、收費、付費的專業服務再到CEPA;從開始時會計師、測量師、建筑師、工程師等等,到其他專業;從必須是合作、合資經營形式,到現在可以港資辦醫院,這些都是香港與深圳、與內地在專業領域上的合作交流、相互配合發生新的變化。
自曝曾被林醫生感動落淚
梁振英還想起十幾年前看到電視里介紹香港的「健康快車」活動。「健康快車」是十幾年前,香港青年和醫生把一火車車廂改裝成流動的眼科醫院,奔赴內地為患者治療眼疾。電視片介紹稱,一對夫婦知道「健康快車」來了,就變賣部分家當,籌了路費,從老遠的地方過來給孩子治病。手術做完,這個小朋友在火車上睡了一晚,第二天紗布解開,醫生問小朋友「這是幾根手指?」小朋友說:「三根。」
梁振英說,當時看到這里,我哭了。
他指著林順潮醫生說,這個做手術的醫生就是林順潮。
說到這里,梁振英聲音哽咽。而現場則報之以熱烈的掌聲。
CEPA醫療服務具體事項
2010年5月27日,商務部率內地14部委赴港,與特區政府簽署《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七(CEPA7)。有關醫療與牙醫服務內容如下:
1、允許港、澳服務提供者在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福建省、海南省以港資形式設立醫院;
2、對港、澳服務提供者在廣東省設立合資合作醫院的投資總額不作要求;
3、對港、澳服務提供者在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福建省、海南省設立的合資、合作醫院的內地與香港雙方的投資比例不作限制;
4、允許港、澳法定注冊醫療衛生專業人員來內地短期執業。短期執業的長時間為三年,期滿需要延期的,可以重新辦理短期執業;
5、港、澳服務提供者在廣東省設立的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的立項審批工作交由廣東省衛生行政部門負責。
6、允許港、澳服務提供者在廣東省設立港資、合資、合作療養院,提供醫療服務。
中央惠港36條醫療服務事項
2011年8月,李克強蒞港帶來惠港36條「大禮包」,其中:
(二十三)允許香港服務提供者在內地設立眼科醫院的范圍擴大到所??有直轄市和省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