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順潮開設了CEPA實施后內地港資眼科醫院
小斌斌事件不僅讓林順潮及其深圳醫院一戰成名,讓具有國際水準的精湛醫術和港式醫療服務以優質形象走入了民眾視野。
▲林順潮在為山西被挖雙眼男童小斌斌進行檢查
開業三年來,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逐漸贏得了口碑、闖出了品牌,醫院開業不到10個月便實現了收支平衡。林順潮向記者透露,連鎖的第二家醫院將開在北京,選址在四環之內,面積達5500平方米,目前正在裝修,估計今年底開業。
三年做2000例手術
林順潮教授過的是典型的“雙城生活”,每周四至周六在深圳出診,每周一至周三則在香港看病。
三年來,林順潮在深圳做過的手術已經超過2000例,其中包括很多復雜疑難的病例,手術成功率高達90%。他的同事、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的肖月影主任說他“對手術的要求非常高、近乎完美”,為了保持技術水準,林順潮每天堅持做手指練習鍛煉自己的精準度。眼科之于林順潮,與其說是一種職業,不如說是一種熱愛,一進手術室、一面對病人,他就變成了鐵人、超人。
63歲的魏老師,一年半前左眼眼底黃斑前膜病變,遍訪內地各大知名眼科醫院,都給“判了死刑”,說這個手術成功率僅有10%、風險大,不建議做。當她聽說有個叫林順潮的香港醫生在深圳開了間眼科醫院可以做這個手術,就在2015年年底抱著一線希望來試試,沒想到第二天林順潮就給她做了手術,7天后,左眼視力由術前0.15到了術后的0.4,而且還在不斷變好。
勉港青擁抱大時代
“三年來,感觸深的就是內地病人的情況一般較復雜和嚴重、奇難雜癥多,有多達20%需要手術的病人是獨眼的。作為眼科醫生,我的喜悅就是能幫助病人重見光明。”林順潮說。目前,來醫院就診的病人中深圳本土的佔50%,全國各地佔40%,香港佔10%。
提及北上發展,林順潮說,“做這個決定原始的沖動,就是想把國際先進的醫療水準帶到內地,希望為內地病人提供與香港一樣的手術治療,讓香港能做的手術,在深圳也能做。”
北上發展的成功,令林順潮信心倍增。同時,作為港人,他亦關心香港的前途及青年一代的發展。林順潮認為,內地近年發展迅速,到203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的經濟體。香港青年要順勢而為,認清內地和香港發展的大趨勢。香港青年人大多懂兩文三語,而且處事靈活變通,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青年人擁有國際視野,只要愿意真誠付出,一定可以突圍而出。
林順潮還表示,“港獨”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兩地合則兩利,斗則俱傷。他寄語香港青年要把眼光擴大,不要錯過發展的機遇,要擁抱大時代的到來,為自己的未來開創一片新天地。
林順潮總結“辦醫經”
內地辦醫的困難:?人才資源相對缺乏 ?內地醫療耗材比香港貴?稅收較香港重?兩地用藥名單不互通?累積病人需時間?醫療管理上的不同及文化差異
內地辦醫成功要素:?醫療團隊包括香港、海外及內地專家?把香港醫療管理的精髓帶到深圳?以病人為本,貫徹醫療的核心價值?完善的環境設備及硬件配套
力推百萬貧困視障者復明工程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是林順潮的另一個身份。他說,人大代表不僅僅是每年開人代會時來投投票就行了,要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來 「投票」。創辦深圳的醫院,便是他當代表后連續多年提出的內地應 「鼓勵社會辦醫」建議的一次實踐行動。
2009年兩會期間,林順潮和政協委員與當時衛生部的領導會面。這次交流中,介紹了 「亮睛工程」,提出通過 「手術下鄉」,為國內少100萬貧困白內障失明患者提供免費手術。當時衛生部領導就很感興趣,兩會還沒開完,林順潮就接到衛生部的電話詢問具體建議;7月份,國家就正式推出了3年內進行100萬例手術的 「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
「這件事讓我對自我價值有了一番新的考慮:在一線做醫生,可以幫助一些人;但是以代表的身份,能在一個高的平臺做成多、大、好的事,可以從 『根子上』推動解決一些問題,使廣泛的人群從中受益。」從此,「做一個認真稱職的代表」,成了林順潮給自己設定的另一個重要 「目標」。
內地的 「醫鬧」問題,是很多外籍醫生、香港醫生不愿來、不敢來內地執業的后顧之憂。林順潮曾多次在建議中呼吁內地借鑒香港經驗,從法治層面加大對醫護人員的保護,同時通過設立第三方協調機構、為醫生購買責任保險等措施化解醫患糾紛。內地的公立醫院多有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扶持,林順潮亦希望有關方面也能夠給港資醫院一定的政策支持。
全國九省設27個亮睛點
林順潮于1994年獲選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當選世界杰出青年,他還是亞太眼科醫學院成就獎獲得者,有一系列令人肅然起敬的成就;他從事公益19年、香港亮睛工程慈善基金會主席、亮睛工程發起人,有一顆讓人稱贊的公益心。
1997年,他參與籌備了公益項目 「健康快車」,專門在內地偏遠貧苦的農村為白內障患者進行免費手術。1999年,他成立光明行動護眼基金,推動香港及內地防盲及治盲工作;2004年,在 「李嘉誠基金會」的推動下,他在潮汕地區首先推行 「關心是潮流」的先導計劃,成立了以 「汕頭國際眼科中心」,試水中國防盲扶貧新模式。2006年,他與香港醫學界人士共同發起 「亮睛工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不僅希望手術給人們帶來光明,希望通過贈送儀器、香港專家培訓本地醫生,把高水平醫術永遠留在需要的地方。」林順潮說。目前亮睛工程已在全國9個省設置了27個 「亮睛點」,完成13萬例白內障手術,并培養了140名基層醫生。
「醫術高超、非常低調」,曾經采訪過林教授的媒體人都這樣評價。2013年,林教授的名字與山西被挖眼男童小斌斌的名字緊密聯系在一起,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專程為小斌斌進行了免費手術,同時為他安排了一系列心理輔導。但是他甚至不愿意多談這件事,因為 「擔心社會誤解是炒作」。
▲林順潮在眼科醫院的手術室內
以希望命名「港味」醫院
林順潮給「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的命名也頗具意義。 「希瑪,希是光明希望的意思,希瑪與喜馬拉雅山同音,寓意勇攀高峰。我想借此鞭策自己不斷追求卓越,希望把這家醫院做成深圳民營醫院成功的模板,可以吸引多香港醫生來內地辦醫,推動形成內地公立和私營醫院雙軌制發展的良好局面。」
記者了解到,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設了九大專科,其中多項內地醫院認為難度大、風險高、不愿做的手術,在這里都是可以 「即做即走」、不需住院的常規手術。比如說黃斑病,這個國內醫院都不太愿做的手術,在這里術后超過80%病人的視力有所提升。
林順潮說,我覺得這家醫院不僅僅應該是醫療技術標準國際先進的,我要辦的是一所真正 「港味兒」的醫院、一家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醫院。比如說在切合內地國情和需要的前提下,我把香港國際化診療體系中的精髓搬到了深圳,從香港和海外引入資歷深、技術高和經驗豐富的眼科專家,配備設施齊全的5間國際化標準眼科手術室,大至超高倍顯微手術臺,小到手術用棉棒,全部采用全球知名大廠的優質產品,不論是認證、儀器、設備和管理,都力求與國際接軌。
▲林順潮在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