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是常見的致盲和視力殘疾原因,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
年輕人也會得白內障
典型白內障的臨床表現是漸進性視力下降,由于晶狀體的密度變化,還可能伴有近視度數加深、單眼復視(單眼看東西時出現多個物像)等癥狀。如果任由白內障發展而不加治療,終會導致失明。
白內障發病與什么因素有關?
醫生表示,白內障患病主力人群為老年人。老年性白內障多發于55歲以上,病因與老年人代謝緩慢、全身疾病、發生退行性病變、過多紫外線照射等有關。但是,近年來,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來眼科就診的40多歲患者不乏其人,甚至還有年輕的。白內障年輕化與生活習慣、不良的工作生活環境、工作壓力所導致的代謝失衡有很大關系。
紫外線過多輻射是引發白內障原因之一,因此,在太陽光強烈時出門要帶上墨鏡或者遮陽帽,減少紫外線對眼睛的照射。
手術:目前有效方法
目前尚無藥物可以使白內障的進程逆轉。白內障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移除混濁的自然晶狀體,然后植入人工晶體,讓光線重新進入眼內,清晰的視力。
經過全面細致的術前檢查與評估后,沒有合并其他眼科疾病的白內障患者均可考慮接受手術,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需要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進行手術,糖尿病患者好將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
“熟了”再做手術是誤區!
很多人認為,做手術要等到白內障“熟了”再做,也就是看不見了再去做。實際上,過熟期白內障不僅會導致青光眼等并發癥的發生,而且會增加手術難度及并發癥發生概率,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如果失明是由于不可逆性眼底病變導致的,那么這“盲”再也無法了。所以,只要患者感到視力對工作生活產生了不良影響就可以進行手術,甚至視力在0.5以上都可以接受手術治療。
視力不是評判白內障是否需要手術的標準,白內障是否需要做手術不僅要看視力情況,還要看眼睛的對比敏感度,也就是分辨邊界模糊物體的能力,尤其是要在天色暗、物體與背景對比度不大的時候,看眼睛能否區分出物體與背景。如下樓梯時,樓梯的顏色、光亮度基本是一樣的,而臺階邊緣和臺階其實是有微弱的對比度的,這就需要人的眼睛有較高的對比敏感度,這樣在下樓的時候才能區分出一級級的臺階。
很多白內障患者表現為視力良好,但對比敏感度明顯下降。如果平時下樓時總是無法分辨,就需要警惕是不是得了白內障了。此外,如不知不覺中視力下降、視物模糊,夜間視力下降明顯、看東西有光暈,看見的物體顏色暗淡不鮮艷,需要經常頻繁換眼鏡,覺得陽光、燈光特別刺眼,有可能是患了白內障。
提醒:人工晶體并非越貴越好
白內障的治療效果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治療技術及情況;二是患者眼底狀況,與晶體價格無關,并非人工晶體越貴,視力得越高。
目前,人工晶體已經從硬性的PMMA發展到各種材質的軟性折疊人工晶體,從球面人工晶體到非球面人工晶體,從單焦點到多焦點,近年來還出現了矯正散光的晶體。但是選擇人工晶體并非簡單看價格,而是要根據自己眼睛的情況、經濟狀況和日常生活需求而定。
硬性人工晶體應用于臨床的時間很長,臨床效果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價格也相對便宜。但該晶體不可折疊,植入眼內時手術切口較大,在大規模的防盲復明手術中基本都采用這種人工晶體,可以為絕大多數患者提供基本滿意的視覺質量。軟性人工晶體也稱為可折疊人工晶體,它的特點是可折疊,植入時的切口較小。
隨著白內障手術的開展與普及,目前臨床普遍使用的都是可折疊人工晶體。高端晶體通常因為它們的某點特殊改進而導致價格翻倍增長,例如多焦點、矯正散光、矯正散光同時多焦點、可調節人工晶體等。但是,有些技術尚不成熟,比如,多焦點人工晶體,目前尚存在一些缺陷及爭議,并非解決調節的理想方法,也并不適合所有患者。所以,人工晶體的選擇并非越貴越好,而是適合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