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復雜的眼底病手術,白內障手術已是成熟的臨床眼疾手術之一。但手術無小事,無論術前、術中、術后,都應細心觀察、精心診療、耐心跟訪。白內障患者需要避免陷入以下4大誤區。
誤區一:只要做了白內障手術視力一定就會有提高
很多人的普遍想法就是做了白內障手術,術后視力一定會有所提高,不然的話手術就是失敗了,其實不然。有很多的老年人,不僅患有白內障,還有青光眼、眼底病等眼疾,就好像照相機的膠片還有問題一樣。對于這種患者即使單純做了白內障手術,由于眼底有問題,術后視力也不一定能夠提高。
誤區二:白內障要成熟才能做
在二三十年前由于白內障手術還缺乏清晰的手術顯微鏡,大多數眼科醫生還在依賴放大鏡做白內障手術。如果白內障不成熟,無法看清全部混濁的晶體皮質并加以清除,因此要求患者在白內障成熟以后才能做,其實是醫學落后的表現。
隨著白內障手術的進步,白內障手術再也不需要等待白內障成熟才做。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也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如果等待白內障成熟,會讓老人度過一段漫長的低視力階段,不僅會造成老年人的生活不便,質量下降,也會增加兒女的負擔。
誤區三:白內障可以通過藥物得到根治
老年人常常從各種強大報紙或者廣播上看到各種治療眼病的奇藥,可以讓混濁的晶狀體“返老還童”而避免手術之苦,因此很多人花重金購買后,卻起不到提高視力避免手術的作用,也錯過好手術時間,甚至因為過敏或者其他副作用,導致視力進一步下降甚至失明。
誤區四:白內障術中人工晶體越貴越好
在商品經濟中,“一分錢,一分貨”是一個普遍規律。但是對于人工晶體這種特殊的商品,并非貴的就是好的。白內障手術發展到21世紀,已經從單純的復明手術升級到屈光手術,多的患者對術后的視覺質量提出高的要求。人工晶體已經從硬質人工晶體發展到各種材質的軟性折疊人工晶體,從球面人工晶體到非球面人工晶體,從單焦點人工晶體到多焦點晶體,近年來還出現了矯正散光的晶體,滿足了不同層次的需求。但是選擇人工晶體并非簡單地看價格,要根據自己眼睛的情況,經濟狀況和日常生活需求而定。